2025年8月24日 聖巴多羅買日證道 cover

2025年8月24日 聖巴多羅買日證道

海登·巴特勒神父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關於聖巴多羅買的生平,我們確知的事實很少。大多數聖經學者,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假設巴多羅買就是約翰福音中記載的來自加利利地區迦拿城的使徒拿但業,正如牛津運動時艾薩克·威廉斯神父所言,今日指定的經課並不一定支持這種可能性,反而是將聖巴多羅買的傳統慶日視為更廣泛思考使徒職務的機會。就此而言,「使徒」一詞意為「被差遣的人」。這個詞適用於福音書中的多個群體和個人,例如當我們的主差遣七十位門徒成對出去,為祂即將到訪加利利各城鎮做準備時,或當我們的主差遣抹大拉的聖馬利亞去告訴其他人基督真的已經從死裡復活時。同時,「使徒」一詞在基督呼召十二人時有了明確的含義,聖巴多羅買就是其中之一,這十二人是一群被呼召,與我們的主建立特殊親密關係,並且與祂的職務相連的門徒。具體來說,這十二人代表了重建的以色列,即圍繞基督聚集的、曾經散居數世紀的十二支派。這十二人象徵著上帝,對救贖祂的選民脫離流亡的諸多應許的實現,而將這十二人命名為使徒也反映了他們重聚的目的,即主將恢復祂選民的使命,成為萬國的光,並引導他們敬拜永活的上帝並從祂得更新。

使徒們被賦予在基督升天後繼續祂的工作的使命。今日來自使徒行傳的書信經課清楚表明,從最初的日子起,十二使徒就開始以與耶穌基督相同的方式教導並行神蹟,向前來的人傳道和醫治。但十二使徒也被賦予了做一些連我們的主自己都沒有記載做過的事情的能力,例如那些僅僅因聖彼得的影子掠過而得醫治的人。使徒行傳,儘管其名稱如此,在五旬節後很快將焦點從十二使徒轉向聖彼得和聖保羅,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中的特殊使徒職務。即便如此,我們知道其他使徒同樣活躍,因為他們的事工偶爾與使徒們的事工相交。我們知道這些事工,儘管這些事工的細節並未被正典記載。我們必須記住,聖經常常以這種方式運作。它們並不提供每個人每一行為的詳盡記錄,而是通常通過展示上帝在某些人中的工作,來表明上帝如何在所有人中工作。

使徒們的職務在十二使徒死後,通過主教的職位和職務在教會中延續下來,並有會長和會吏相伴,通過主教授予的權柄在地方上服事。主教給予他們與,基督託付給教會的使徒職務的延續性,讓十二使徒接受並實踐聖事崇拜、生活準則,以及傳揚他們從基督本身接受的上帝國度的信息。在聖職中體現的使徒職務,又反過來彰顯了整個教會的使徒特性,這有時被稱為「信徒皆祭司」。在此我們應當注意,儘管在新教中有一種普遍觀念,但這種特性並不廢除聖品人員的獨特職務。例如,在古代以色列,利未祭司的特殊職務並沒有改變整個民族作為祭司國度的特性。同樣,在教會初期,並非所有門徒都被稱為使徒,但所有門徒都以不同方式分享使徒職務。因此現在,當上帝繼續特別呼召某些人成為會吏、會長和主教時,祂也繼續呼召所有基督徒,並藉著這些職務去服事和見證福音,將整個生命獻上作為活祭,並在聖潔中安排我們的生活,如同那些已經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的人。

使徒們揭示,基督意在以祂自己分享的榮耀,來榮耀祂的教會和所有成員,他們也同樣分擔祂的所有試煉。

在今天早上的福音經課中,基督告誡十二使徒要尋求祂的國度,放棄那些顯示地位和權威的觀念。他們,與那些靠武力統治的列國君王不同,這些君王的權力表現在他們願意通過暴力強制他人。相比之下,基督揭示那些想要分享祂王權統治的人,必須通過謙卑和犧牲的服事來尋求。正如約翰·基布爾神父所觀察的。在世上,坐席的比服事人的為大。但在你們中間並非如此。你們的君王和上帝為了你們的緣故使自己成為眾人中最微小的,成為眾人的僕人。所有真正的權柄最終都效法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祂捨己為要興起許多人。承認自己是使徒教會的成員,正如我們剛才在信經中所做的,就是要摒棄世俗權力的虛妄,為要在那國度裡成為偉大的,為要活著而死,為要受苦,好叫許多人得救。

基督也呼召使徒們與祂一同忍耐地經歷苦難,不僅僅是短暫的行動。祂應許十二使徒被呼召與祂一同坐席,並對上帝所有子民施行審判,但這與他們蒙召在祂所有的試煉中繼續跟隨祂密不可分。我們從福音書中知道,並非所有使徒都履行了這種忠誠長久受苦的呼召。如加略人猶大,他背叛了主。我們也知道,在祂受難期間的某個時刻,除了聖約翰以外,所有的使徒都偏離了他們的忠誠。但在復活後,除了猶大之外,所有人都回來了,他們被救贖回到他們的職位和事工中,而到猶大的職位上,聖馬提亞被呼召,他證明自己直到最後都是忠誠的。

在延伸意義上,我們所有人都是使徒教會的成員,註定要分享基督和祂忠實使徒的榮耀。然而對我們來說,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甘心接受,並且分擔的祂的試煉,並與祂一同受苦,正如聖保羅寫給羅馬人的:「聖靈自己與我們的靈一同見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若是兒女,就是後嗣,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是要我們和他一同得榮耀。」

聖巴多羅買籍籍無名的歷史提醒我們,我們英勇的行為被歷史所銘記,並非基督徒生活的重點,然而同時,最微小的細節上帝都知曉,如詩人提醒我們,「在耶和華眼中,聖民之死極為寶貴。」對我們而言,擺在面前的,是要一生都在對上帝和鄰舍的愛中,謙卑忍耐地生活。在某個時刻,像聖巴多羅買一樣,我們所有人都將不得不向上帝獻上我們生命,成為最終的祭品。對我們中的某些人來說,在眾多見證人面前遭受迫害和殉道,是他們非常渴望的願景。然而,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將是通過每日安靜地向自我而死,通過皈依和與上帝的共融,過一種只有祂知道的非常隱蔽的生活,相信我們以忍耐和忠誠所受的任何苦難,在上帝那裡都不會被浪費。因為正如聖保羅談到使徒事工所寫的:「如果我們受患難,那是為使你們得安慰,得拯救;如果我們得安慰,那也是為使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使你們忍受我們所受同樣的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分擔了我們的痛苦,也要分享我們的安慰。」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