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三一主日後第十一主日證道 cover

2025年8月31日 三一主日後第十一主日證道

海頓·巴特勒 神父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在福音經課之中,聖路加明確地告訴我們,主給出這個比喻是針對「那些自以為義而藐視別人的人」。

耶穌向我們展示了法利賽人站在聖殿院子之中祈禱的例子,他選擇了一個顯眼的位置。我們的翻譯說他「自言自語」地禱告,但這個詞更可能意味著對自己或向著自己的祈禱。這就是我們所稱的「反向祈禱」,完全忘記了祈禱始終是向著並藉著那位親自聆聽的上帝,而非只是一段乏味的自我宣揚的獨白。

表面上,他誇耀自己的宗教成就。內心深處,他不是向上帝祈禱,而是向自己這個偶像假神祈禱,一個總會獎賞他自我吹捧的神。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言,他此時對上帝的呼求,只是一種形式,毫無實質的內容。

他站在聖所附近,但實際上他遠離上帝。他挺直腰桿、驕傲地站立,但實際上他內心是扭曲的,只關注自己。相比之下,稅吏卻始於隱晦之處。

這稅吏,在自己同胞的眼中,他會被視為某種民族叛徒,甚至是上帝本身的敵人。因此,他站在離聖所很遠的地方,盡可能地遠離聖所,同時仍然出現在聖殿院子之中。他捶胸,這是聖經中悲哀的姿態,讓人想起大衛為叛子押沙龍哀傷的形象。

他低垂眼睛,與莊嚴地舉目向上帝的人形成對比。他承受法利賽人的批判,認為自己比勒索者更糟,比姦淫者更惡,並向上帝如此陳述。他的祈禱不是「憐憫任何罪人」。

他的祈禱是「可憐我這個罪人!」。在自己眼中,他成了與上帝分離的典型形象,他知道在那種狀態下只有上帝能幫助他。他之所以能夠祈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需要除自己以外的他者。

正如我們的主所揭示的,是這個稅吏,而不是法利賽人,回家時被稱為義,從流放中恢復與上帝的交通。從本質上講,這個比喻直面驕傲這一屬靈癌症。驕傲用謊言誘惑我們,讓我們以為自己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任何人。

驕傲隨後迫使我們圍繞保護以「謊言的幻象」所建立的生活。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剔除任何挑戰該謊言的事物。最終,驕傲誘使我們放棄真實的關係,轉而沉浸在自己的意見、判斷和焦慮中。與此同時,上帝和他人繼續重建關係,並且邀請我們,挑戰我們的驕傲。面對每一個挑戰,我們都在選擇:是堅持自我滿足和特殊性的神話,還是放棄它,選擇透明、負責和脆弱地與他人共處。

最終,我們被邀請重返與上帝的團契,祂試圖將我們從虛假的、自我的、平庸惡謊言中拉出,進入「多重華美」的受洗後的自我,以便我們與萬物,和眾人和平相處,並以喜樂和感恩接受我們所需的一切。最後,驕傲讓我們把上帝那雙愛我們的手推開,並將我們關在自己製造的監獄裡。這個監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地獄」,它讓我們封閉在自己裡面,只依靠自己,卻又不斷地讓自己失望,最後只剩下自責和自我憎恨。

絕望是另外一種相反的疾病,但它同樣會帶來毀滅。有些人逃避法利賽主義,完全放棄義行,認為義行是一個不可能的目標。他們從空虛之中逃向消遣和放蕩。

他們想像上帝是無情而苛刻。不像法利賽人或稅吏,他們開始完全不祈禱。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和驕傲的人一樣被封閉在自己內心,因為他們放棄了與上帝的團契,與他人相交的美善,只為堅持自我否定的神話。

他們常常漂流於各種實踐傳統,從一個傳統轉向另一個,試圖賦予自己的時間和氣息意義。但他們也拒絕安定下來讓人認識。他們拒絕除自己外有任何人引導,他們拒絕在不配中接受恩典,這恩典能拔除他們悲劇性自我關注的毒牙。

他們自我放逐,而主卻一直歡迎他們更靠近。他們躲避他人,害怕被挑戰,他們認為自己註定失敗的信念,以免某種意外的善舉觸動心靈,揭露了他們故事中的所有漏洞。最終,絕望也使他們孤獨,困在一個未上鎖房間的黑暗中,相信人生是一場由冷漠的神明所主導的,是不可能勝利的遊戲。

歸根到底,靈性驕傲和絕望都源於羞恥,這是聖經告訴我們的,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後,所獲得的第一個症狀。遠超尷尬,羞恥是一種深刻的警覺感,表明我們最珍視和重要的關係受到威脅。羞恥可能在迫在眉睫的決定前出現,警告我們該決定可能對關係造成的潛在傷害。

它警告我們被流放的可能性。羞恥也可能在行動後產生,提醒我們因所言所行,而導致與他人關係狀態的變化。羞恥同時觸及思想、心靈和身體。

它可以溫和而中性,也可以嚴厲而激烈。最終,羞恥提示我們需要修復和更新的信號,需要轉向他人,以獲得憐憫。然而,羞恥可以是真實或虛假的,我們文化中所謂的羞恥並極力避免的,大多是一種有毒且奪命的「虛假羞恥」。

這種羞恥,有點像我們在悲劇中看到的,虛假的羞恥說:「因為我的所是和所為,我已經被隔絕,因此我註定失敗。」從這個謊言中,兩條可怕的路展開。一條路崩潰為絕望,放棄與他人的聯繫。

另一條則以驕傲反擊,通過自我宣稱和對他人需求的不可戰勝欲望,以各種方式否認、調節或與那關係傷口討價還價。但稅吏,在比喻背景中安靜地存在,向我們展示了真實羞恥的樣子——悔改的羞恥。他知道自己遠離,所以從那裡開始。

但儘管有那種距離感,他仍然來到聖殿院並獻上祈禱,即使他覺得自己是有史以來最悲慘的以色列人。當虛假羞恥使我們向內轉向自己時,真實羞恥說我不足以依靠自己,因此我必須尋求幫助,希望他人接納並幫助我。在這裡,羞恥轉化為謙卑,基督徒生活的首要美德。

與虛假羞恥及其所有可怕的後果不同,謙卑再次使我們向外轉。它提升我們,使我們脫離自己製造的幻想之中,將我們帶回與他人和上帝的愛中。謙卑最終發展為感恩。

感恩看到我們的依賴,為幫助的存在而感恩,並為提供幫助的上帝而歡欣。在教會中,感恩每週都在聖餐禮中盛開。我們將自己不配的自我獻給上帝,祂卻在基督裡將我們的自我歸還給我們。在那份禮物中,我們甚至現在就嘗到了真福的喜樂,即聖徒的喜樂:基督永遠都足夠,祂總是把我們拉得像祂自己一樣靠近祂的父。在那裡,也只有在那裡,我們的心才能找到安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配得上被稱為上帝的兒女,然而這正是父上帝對我們的稱呼。

耶穌,那位配得站在祂父面前並將自己高舉的人,並沒有用祂的尊嚴來使我們蒙羞,而是將我們從羞恥中救贖出來,進入一種,比我們自己所能創造的任何關係都更親密、更牢不可破的團契中。一旦我們承認我們的需要,一旦我們承認那位自足的上帝,既愛我們。也來幫助我們,那麼我們就可以自由了。從我們最深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帶著孩子般的快樂和自信享受我們被賦予的生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的。所以,今天早上,低下你的頭足夠久,捶打你的胸膛足夠久,做一個好的懺悔,然後,當你被吩咐時,抬起頭,站起來,向前走,被接納。因為正如耶穌所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