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殉道錄》。於1391年被教宗波尼法爵九世(Boniface IX)封聖。權威資料來源:她的封聖諭書(The Bull);由乌沙拉(Upsala)大主教比爾格·貢納森(Birger Gunnarsen,1496-1519)所撰寫的傳記;另一部由聖薩爾瓦多(S. Salvador)修士貝爾索爾德(Berthold)所撰寫的傳記。另有一部傳記,約1430年由瓦茲泰納(Wadstena)女修道院院長瑪格麗特(Margaretta)所撰寫的《聖彼濟達編年史》(Chronicon de S. Brigitta);以及《瓦茲泰納日誌》(Diarium Vazstenense,1344-1545)。《聖布萊特的啟示錄》(The Revelations of S. Briget)經歷了無數次再版,並已被翻譯成義大利語、法語、德語、英語、瑞典語、荷蘭語等多種語言。】
聖布萊特(S. BRIGET),更準確地說是彼濟達(Birgitta),於1302年出生在瑞典乌沙拉(Upsala)附近的芬斯塔德(Finnstad)。她的父親是烏普蘭(Upland)的法律顧問比爾吉爾(Birgir),一位虔誠的人,創立了許多教堂和梅拉倫湖(Maeler lake)上的斯科(Skoo)修道院。他的妻子英格博格(Ingibjorg)是美麗西格麗德(Sigrid the Fair)和伯爵比爾吉爾(Earl Birgir)的兄弟班特(Bengt)的女兒。西格麗德出身卑微。正因為如此,傲慢的比爾吉爾送給他新婚的兄弟一件外套,一半是用最昂貴的、用金線編織的絲絨製成,另一半是用最粗糙的土布製成。班特將那土布繡上珍珠和寶石,使其價值超過絲絨,然後將其送還給比爾吉爾,以提醒他美德和品格比高貴的出身更有價值。伯爵勃然大怒,威脅要來拜訪他的兄弟。班特在比爾吉爾預計到達的那天離開了家;但他的妻子很好地接待了這位客人,她的舉止甜美而謹慎,以至於他無法抗拒這位「佳麗中的寶石」的優雅。第二天班特回家時,比爾吉爾匆忙趕來迎接他,並向他保證他完全贊成這婚姻。「兄弟,若非你自己將她娶為妻,說實話,我自己可能也會這麼做。」(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所屬的布拉赫家族(The Brahe family)是聖彼濟達的父母比爾吉爾(Birgir)和英格博格(Ingibjorg)的後裔。比爾吉爾的盾形紋章上有一對鷹翼,這至今仍是布拉赫家族的紋章。)
編年史家記載,一天晚上,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光榮少女出現在天空中,手持一卷捲軸,上面寫著:「比爾吉爾(Birgir)生了一個女兒,她的名聲將傳遍全世界!」就在那晚,彼濟達小姐出生了——在瑞典她被稱為布萊特(Britta)。
但她的母親差點在海上的一場風暴中因船難而喪生,幸得埃里克(Eric)公爵和瓦爾德馬(Waldemar)公爵的搭救,她在布雷塞特拉(Bredsätra)附近上岸,後來人們在那裡建了一座小教堂以紀念聖布萊特。如今,在海角上,矗立著一座灰色石塊的廢棄小教堂。旁邊有一棵孤零零的荊棘樹,還有一口被一塊有裂紋的砂岩石板蓋住的泉水——聖布萊特之井。在海灘邊的草地上,矗立著一座十二英尺高的飾花大理石十字架,標記著英格博格(Ingibjorg)第一次踏上陸地的地方。夜裡,這位女士在異象中得到指示,她之所以從溺水中獲救,完全是為了她腹中未出生的孩子。
英格博格夫人是一位虔誠的婦人;她在彼濟達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了幾個孩子,其中以色列(Israel)在她父親之後成為烏普蘭的法律顧問;她的女兒瑪格麗特(Margaret)嫁給了哈默斯塔德(Ham-merstad)的首領尼古拉斯·英吉拉爾森(Nicolas Ingiraldsen);另一個女兒凱瑟琳(Catherine)嫁給了西斯特兰(West-Gothland)的法律顧問古德馬爾(Gudmar)。
乌沙拉大主教比爾格(Birger)在彼濟達去世一個多世紀後寫道,他講述了許多關於她童年的奇妙故事——例如,彼濟達十二歲時,有一天正努力地為她的衣服製作羽毛飾邊,一位天使前來幫助了她。那塊羽毛作品在她去世後被保留下來,並作為一件莊嚴聖物受到尊敬。
十四歲時,她嫁給了內里克(Nerik)法律顧問古德馬爾(Gudmar)的兒子烏爾夫(Ulf of Ulfsa),他們育有四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她的兒子是卡爾(Carl)、比爾格(Birger)、本笃(Benedict)和古德馬爾(Gudmar);其中本笃在成年之前就去世了,古德馬爾在嬰兒期就夭折了。她的女兒是馬雷塔(Mæretta)、塞西莉亞(Cæcilia)、凱瑟琳(Catherine)和英格博格(Ingibjorg)。馬雷塔結了兩次婚:第一次嫁給西奧德·里賓(Siord Ribbing),後來嫁給了克努特·阿爾戈特(Knut Algoth),並成為挪威國王哈康(Hako)之妻瑪格麗特(Margaret)的侍女。塞西莉亞違背自己的意願被迫進入斯肯寧(Skening)修道院。她的哥哥卡爾隨後去了修道院將她帶走,她嫁給了一位騎士,這位騎士在丹麥的瓦爾德馬(Waldemar)的女兒瑪格麗特王后(Queen Margaret)與挪威的哈康(Hako)的婚禮上被毒死,與他同時中毒的還有瑞典王后那慕爾的布蘭奇(Blanche of Namur)。在那場不幸的婚禮上,瑞典國王馬格努斯(Magnus)也嚐到了毒藥,但他的生命被他的御醫勞倫斯·瓊森(Laurence Jonsen)救了回來,國王將失去丈夫的塞西莉亞作為獎賞賜給了這位御醫。第三個女兒凱瑟琳也成為了聖人(3月24日),英格博格在修道院裡年輕早逝。 在婚姻生活中,彼濟達堪稱典範。她每個星期日和隆重的慶節都會領聖餐。她被任命為那慕爾的布蘭奇(馬格努斯·斯梅克(Magnus Smek)的壞王后)的侍女。彼濟達一直以來都有看見異象、得到啟示的習慣,並將它們作為來自天堂的消息傳達給所有與之相關的人。馬格努斯和布蘭奇喜歡拿聖彼濟達開玩笑,馬格努斯經常問她的兒子:「比爾格,你母親昨晚夢見我們什麼了?」她的異象有時具有政治性質;其中之一是向她揭示了促成英格蘭國王和法國國王之間永久和平的方法,「如果前者不接受,他的任何事務都將不會昌盛,而是會痛苦地結束生命,並使他的王國和孩子陷入苦難和憂傷之中。他的家人將會互相爭鬥,造成一種令所有人震驚的混亂。」這個預言透過理查二世(Richard II)悲慘的死亡和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得到了應驗。
但她的一些啟示是更為居家和實用的描述。在她那個時代,人們很髒;因為有兩次啟示告訴她,雖然人們為了享樂而洗澡並不令天堂喜悅,但基督徒為了健康起見,可以允許每兩週洗一次澡,或者至少每個月洗一次。
有一天,在她丈夫有生之年,她讓人以非同尋常的精心佈置了一張華麗的床,她突然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打中了頭部,痛得她幾分鐘內都無法動彈。隨後一個聲音問她,為什麼要費盡心思地去睡得那麼舒服。聖彼濟達淚流滿面,讓人把床拆了下來;從那天起,儘管她是王后的侍女,她不僅睡在稻草和熊皮上,也讓她的丈夫如此。 如果我們相信她的傳記作者的話,在她的一次分娩中,聖母馬利亞親自前來照顧她。有一天,她得知她的兒子卡爾(Carl)沒有在施洗聖約翰日前夕禁食。在極度的悲痛和驚恐中,她哭泣、禁食和禱告,直到這位神聖的先鋒向她顯現,並說:「因為你為你兒子冒犯我(沒有在我前夕禁食)而哭泣,並且寧願看到他成為我的僕人,而不是一位世俗的君主,我將會支持他,成為他的主保和保護者。」
最後,她說服她的丈夫陪她去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Compostella)朝聖。在路上,烏爾夫(Ulf)病倒了,她不斷地催促他許願進入修道院。
在對死亡的恐懼下,他同意了,並進入了阿爾瓦斯特拉修道院(Alvastra monastery),在那裡去世。她現在可以自由地追隨自己的願望了。她四處朝聖,穿過挪威前往聖奧拉夫(S. Olaf)的墓地,進入法國,到塔拉斯孔(Tarascon)的聖馬大(S. Martha)神龕,到馬賽(Marseilles)拜訪聖抹大拉的馬利亞(S. Mary Magdalen)的聖物,到科隆(Cologne)瞻仰三王(the three kings)的頭骨;最後,她與她的兒子比爾格(Birger)和卡爾(Carl)一同前往羅馬。他們一起被引見給教皇。比爾格穿著一件長及腳踝的修道士服,腰間繫著帶子;卡爾則身著騎士服,站得筆直,穿著一件短外衣,腰間繫著一條帶有匕首的銀腰帶。「他在外面披著一件斗篷,斗篷上從上到下縫滿了完整的貂皮,以至於他走路時,看起來好像貂正在他身上奔跑一樣;每隻貂的頭上都掛著一個鍍金的小鈴鐺,嘴裡含著一個金戒指。」教宗看到他們時,對比爾格說:「你是你母親的兒子」;然後轉向卡爾,說:「你是這個世界的兒子。」彼濟達跪在教宗的腳下,懇求他赦免她兒子的罪。聖父隨後摸了摸卡爾的腰帶和斗篷,說:「這些物品的重量將會贖清穿戴它們的罪。」彼濟達說:「讓您的聖潔赦免他吧,我會解開他的腰帶。」
聖布萊特於1362年與她的兒子們繼續前往那不勒斯,那裡的女王是喬安娜(Joanna)。喬安娜年輕時就嫁給了她的堂兄,匈牙利王室的安得烈。她被世人指控為通姦者,即使不是同謀,也是默許謀殺她丈夫的人。匈牙利國王路易(Louis)入侵了這個王國,以報殺弟之仇,並以查理·馬特爾(Charles Martel)繼承人的身份主張他對王位的權利。喬安娜逃往阿维尼翁(Avignon),並從教宗那裡獲得了與她的堂兄塔蘭托的路易(Louis of Tarento)結婚的特許。她返回那不勒斯,將阿维尼翁城和她普羅旺斯(Provence)王國的一部分賣給了教宗。匈牙利派系與喬安娜和塔蘭托的路易的派系之間在那不勒斯的戰爭仍在持續。最終,這場爭端的裁決被提交給了教宗。喬安娜辯稱,她受到了一種魔咒的影響,這種魔咒迫使她憎恨她的丈夫並玷污他的榮譽。教宗接受了這個辯護,喬安娜被革利免六世(Clernent VI)赦免。
塔蘭托的路易於1362年去世,喬安娜隨後嫁給了阿拉貢的雅各(James of Aragon),即馬略卡國王(King of Majorca),他在擺脫了十二年的牢獄之災後與她結婚。喬安娜開始不喜歡他,就像她不喜歡她的第一任丈夫一樣,他於1375年退休回到了加泰隆尼亚(Catalonia)。
聖布萊特帶著她的兩個英俊兒子到達時,喬安娜已經四十六歲了。在他們被引見給女王之前,聖布萊特教導她的兒子們如何在女王面前行事;他們應該俯伏在地,親吻女王的腳。比爾格,就是那位在教宗面前穿著長袍的人,表現得非常順從和嚴肅。但那位活潑英俊的卡爾(Carl),卻沒有彎腰去親吻喬安娜的腳,而是大膽地走上前去,在她紅潤的嘴唇上印下了一個熱烈的吻。這讓喬安娜欣喜若狂,她發誓除了卡爾,她誰也不嫁。他的母親徒勞地抗議,說他在瑞典已經有妻子了——那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喬安娜說,這不是什麼障礙:瑞典很遠,可以輕易找到一些離婚的藉口。
卡爾是否被王冠的前景所迷惑,傾向於忘記他在瑞典烏普蘭的金色頭髮的凱瑟琳,並不確定,但似乎很有可能,因為聖布萊特無法讓他離開那不勒斯。女王瘋狂地愛上了他,並且完全準備好擺脫那個可憎的阿拉貢的雅各。布萊特除了祈禱之外別無他法。她的祈禱得到了回應,卡爾於1372年升天日在那不勒斯死於發燒。
在她丈夫去世後,聖布萊特進入了阿爾瓦斯特拉(Alvastra)修道院,沉溺於極端的自我苦修。她不再使用亞麻製品,她的床上只有一個墊子和一個枕頭,而且她沒有用羽絨被來保暖,而是將她的衣服扔在被子上。每個禮拜五,她都會將融化的蠟滴在自己的肉體上,直到起水泡,然後用指甲將其弄破,直到接下來的禮拜五。在同一天,她會服用由龍膽草根製成的苦味劑。她在腰間貼著皮膚戴著一根打結的繩子,不停地磨她的肉,並尋找各種其他方式來折磨自己。
她的施捨非常慷慨。在羅馬,有三年她沒有收到來自瑞典的匯款。但是,布萊特繼續施捨。她的管家說:「最好還是先付清你的債務,」「施予不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就不是慈善。」 聖人讓他閉嘴,但她的債權人前來抗議,本來會將她送到監獄裡去,如果不是她從聖母馬利亞那裡得到了啟示,說錢很快就會來到——而事實果真如此。 1344年,她在林雪坪(Linköping)教區建造了瓦茲泰納修道院(monastery of Wadstena),並在其中安置了六十名修女和二十五名嚴格遵守會規的修士(austere canons),其中十三名是會長,四名是會吏,八名是平信徒修士(lay-brothers)。男性和女性的修道院是分開的,但他們使用同一座教堂,女性坐在迴廊裡,男性坐在下面的地板上。
聖布萊特在瓦茲泰納待了兩年後,開始了前往羅馬的朝聖之旅,並一直待在那裡直到去世,只是與她的女兒凱瑟琳(Catherine)一同前往耶路撒冷時例外。她創作了一本關於基督受難與之愛的祈禱書,書中內容非常優美,顯示出她是一位熱情的女性;還有她修會的修女和修士的會規(Rule),共三十一章;該會規於1363年得到教宗烏爾班五世(Urban V)的批准,名為「我們的救主會會規」(The Rule of the Order of Our Saviour)。此外,還有一本《啟示錄》(Book of Revelations),這是一部非常受歡迎且對某些人來說很有趣的作品。最後,還有一篇《 論聖母馬利亞之超凡德行》(Angelical Discourse on the Excellence of Our Lady)。
她於1373年7月23日去世,享年71歲。她的遺體被安葬在羅馬屬於貧窮女修會(Poor Clares)的潘尼斯·佩爾納(Panis Perna)的聖勞倫斯堂;但在她去世一年後的1374年 7 月,她的遺體被挖出,運往瓦茲泰納(Wadstena),教宗請求作為特別的恩惠保留她的一隻手臂;第二隻仍保存在隆德(Lund);第三隻在瓦茲泰納;第四隻被供奉在鍍銀的盒子裡,可以在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博物館看到1。
譯者註:並非聖女有四個手臂,而是中世紀有分割聖人聖髑的傳統,因此,所謂的手臂,指的是手臂的一部分,但是,在文獻記錄之中,簡稱為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