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艾丹傳統事工

聖人列傳 12月21日 聖多馬

上圖:聖托馬斯使徒,拉文納聖維塔萊大教堂馬賽克細節,6世紀。

【羅馬及所有西方殉道錄都有記錄。希臘教會定於十月六日;印度聖多馬教會定於7月1日。希臘彌撒經書,由奇弗萊特斯和西爾蒙迪(Chifletus and Sirmondi,)出版,定於6月20日,「聖多馬長袍敬遷至君士坦丁堡」及敬遷其他使徒聖物紀念。那不勒斯大理石日曆(九世紀)定於9月18日,並再次於12月21日紀念使徒聖多馬。所有希臘彌撒經書和月課書,包括巴西流皇帝和君士坦丁堡(八世紀)的版本,都在10月6日記載聖多馬受難。在比德的殉道錄中,12月21日為「聖多馬誕辰日」;但在烏蘇阿爾杜斯(Usuardus)的記載中,「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埃德薩(Edessa)城,使徒聖多馬遺體自印度遷移至此,其受難紀念日定於7月三3」。同樣,萬德爾伯特(Wandelbert)寫道:「第12日慶祝敬遷榮耀的多馬,藉由他作為上帝聖殿的建造者,印度得以認識天國,伴隨著令人敬畏的神蹟。」根據所謂的“耶柔米殉道錄”,聖髑遷移紀念日在7月3日,「誕辰日」在12月21日。希臘教會在復活節後第一個主日紀念聖多馬。12月21日在巴黎近郊的聖丹尼斯,特別敬禮聖多馬的手。在古代米蘭,5月9日紀念聖多馬、聖約翰和聖安得烈。】

「多馬」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雙胞胎,在約翰福音11章16節和21章2節中都有如此翻譯,與希臘文的「低土馬」同義。優西比烏說這位使徒與猶大是同一人,若是如此,他就是聖雅各的孿生兄弟,也是主的「弟兄」之一。使徒行傳稱他為猶大多馬,或雙胞胎猶大。但更有可能的是,猶大與達太是同一人。根據另一種說法,使徒多馬有一個孿生姊妹名叫呂底亞。他的名字可能是猶大,如同其他兩位使徒一樣,而為了加以區分,他通常被稱為「雙胞胎」。

在使徒名錄(the catalogues of the Apostles)中,他與馬太並列,見於馬太福音10章3節、馬可福音3章18節及路加福音6章15節;但在使徒行傳1章13節中,他則與腓力並列。

聖約翰福音是唯一為我們提供大量關於他的資訊的福音書。當我們的主向門徒談到在猶大等待著他的危險和死亡時,多馬對他的同伴們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在最後的晚餐時,「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能知道那條路呢?」當基督復活後向使徒顯現時,他並不在場;其他人告訴他們所見的。他表達了懷疑,然而從他驚呼的用詞中,我們可以看出基督的遺體被預備安葬時的景象在他心中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象。在復活後第一主日的晚上,當他與其他使徒同在,耶穌站在他們中間,轉向多馬要他伸出手來,探入他的肋旁,將指頭放進釘痕裡。這對多馬的影響是即時的。當他的疑惑消除後所產生的信念,比其他使徒都更加深刻而堅定。他表達信仰的話語,比其他使徒所用的任何表達都更有力地宣告了他主的神性:「我的主!我的上帝!」在新約中我們只再聽到兩次關於多馬的記載:一次是在加利利海邊與七個門徒在一起,他的地位僅次於彼得;另一次是在主升天後使徒們聚集時。優西比烏說,多馬派遣達太去了埃德薩,他自己則前往帕提亞。被聖耶柔米引用的索福羅紐烏斯說,他在米底亞人、波斯人、赫爾卡尼亞人、巴克特里亞人和其他鄰近民族中豎立了十字架的旗幟。

後期的希臘人依據偽經《多馬行傳》,稱他為印度的使徒。

根據該行傳記載,他是通過抽籤被派往印度的。他說:「我沒有這個力量,我很軟弱。我一個希伯來人,怎能教導印度人呢?」但在夜裡,我們的主向他顯現並說:「不要害怕,多馬。我的恩典足夠你用。」但他仍不願接受,說:「主啊,無論往哪裡都可以,就是不要去印度。」正當他這樣思考時,一位名叫哈班(Habban)的印度商人,奉古德納法爾王(King Gudnaphar,又稱貢多弗魯斯)之命前來尋找一位熟練的木匠。我們的主在街上遇見他,對他說:「你想找一個木匠。我有一個奴僕要賣,他精通木工。」便指著多馬,以二十塊銀子把他賣給了商人。(從敘利亞使徒行傳中可以清楚看出,多馬被認為就是雅各的兄弟猶大,因此被描述為一個熟練的木匠,是在約瑟家中學習這門手藝的。後來我們的主說:「我不是猶大,而是猶大的兄弟」(即多馬))。正式的買賣契約擬定後,哈班走向多馬,指著我們的主問他:「這是你的主人嗎?」多馬說:「是的,他是我的主。」商人便說:「他已經把你完全賣給我了。」多馬保持沉默。第二天早晨,他起來祈禱,懇求他的主說:「願照你的旨意成就。」然後他帶著主還給他的二十塊銀子,去找哈班。之後多馬與商人一同航行,來到桑達魯克城( Sandaruk,在希臘文行傳之中稱為安德羅波利斯)。接下來發生了一個十分優美的故事。當哈班和他的奴僕到達城市時,聽見笛聲、管風琴聲和大量歌聲,原來是國王女兒的婚宴。商人和多馬都受邀參加宴會。多馬不吃東西,只是用油在心口和額頭上畫十字,頭戴桃金孃花冠,手持蘆葦枝。當時有一位希伯來少女吹笛手,她在宴會廳裡走動時來到猶大(多馬)對面,但他不看她,只是低著頭。只有在她吹笛時,他才唱出一首優美的歌:「我的教會是光明之女,國王的榮耀屬於她。她的道路優雅動人,美麗而飾以善工。她的衣裳如花綻放,芬芳馥郁。她的君王為她加冕,供養她所有的僕人。真理在她頭上,她的腳步充滿喜樂。她美麗的口張開,唱出讚美之歌。聖子的十二使徒和七十二人,在她裡面大聲讚美。她的舌頭是祭司進殿時揭開的帷幕。她的頸項是首席建築師建造的階梯。她的手指向生命之地,十指開啟天國之門。她的婚房燈火通明,充滿救恩的馨香。香爐立於中央,希望、信心與仁愛的香料在其上冒煙,使眾人歡欣。真理謙卑地居於其中。她的門以真理裝飾,侍從環繞著她,純潔的伴娘在她前面讚美。活人等候她,期待新郎的來臨,那時他們要在他的榮耀中發光,永遠與他同住在那永不衰敗的國度裡。他們要在義人聚集的榮耀中,在人人參與的盛宴裡,穿上光明的衣裳,披戴主的榮耀。他們要讚美永生的父,他威嚴的光輝覆蓋他們,他們要因主的光輝而發亮,他們已經領受了永不枯竭的食物,飲下使人愈喝愈渴的生命之水。他們榮耀萬有的父,和他的獨生子,並讚美聖靈,就是他的智慧。」

「當他唱完這首歌,」敘利亞使徒行傳說道,所有在他身邊的人都注視著他,看見他的容貌改變了,但他們聽不懂他說的話,因為他是用希伯來語說的。只有那位吹笛女子聽懂了一切,因為她是希伯來人,她一直在看著他。當她離開他去為其他人演奏時,她的目光仍在尋找著他,她愛慕他如同自己的同胞,在她眼中,他的容貌比其他人都更加俊美。當吹笛女子演奏完畢,她就坐在他面前,目不轉睛地看著他;但他始終不抬頭看她,也不看任何人,只是一直低著頭,等待著可以離開的時機。

那天晚上,我們的主在新房中顯現,勸勉國王的女兒和她的新郎要互守貞潔。他的容貌與猶大(多馬)如此相似,以致他們以為是那商人的奴僕在對他們說話。但到了早晨,當國王聽聞陌生人的話對他子女心靈產生的影響時,他怒不可遏,趕往商人和他奴僕投宿的客棧。但他們已經離開了,他們在那裡只發現那位吹笛女子,「靜靜地坐著哭泣,因為猶大-多馬沒有帶她同行。但當他們告訴她發生的事時,她反而歡喜,說:『我在這裡找到了安息。』於是她起身,去到那對年輕人那裡,與他們同住了很長時間。」

經過一次順利的航程,商人和他的奴僕抵達了印度,前去拜見古德納法王。國王命令猶大到他面前,問他:「你精通什麼技藝?」猶大回答說:「我是木匠和建築師。」國王又問:「你擅長製作什麼?」猶大回答說:「用木頭,我能製作牛軛、犁具、趕牛棒、船槳、渡船、船桅;用石材,我能製作墓碑、紀念碑和王宮。」國王對猶大說:「我正需要這樣的工匠。你願意為我建造一座宮殿嗎?」猶大回答說:「我必定為您建造完成,因為我此來就是為了建築和木工。」

國王向他指明想要建造宮殿的地方,吩咐使徒在地上畫出設計圖。猶大拿起一根蘆葦開始丈量;他在東面設計門戶以採光,在西面設計窗戶以通風;他把烘焙房安排在南面,供水管道則安置在北面。國王對他說:「你確實是位優秀的工匠,」便留下一大筆錢,就離開了。

在國王離開期間,多馬將所有錢財分給窮人,當古德納法從遠行歸來時,發現他的財寶已經散盡,宮殿卻未建成。他勃然大怒,下令將多馬投入監獄,並命令次日將他活剝,然後燒死。但國王的兄弟迦得死了:當他的靈魂離開身體時,天使帶著他升上天堂,依次向他展示各處地方,詢問他想住在何處。當他們來到猶大為國王建造的宮殿時,他的兄弟看見了,就對天使說:「我懇求你們,讓我住在這宮殿的其中一個下層房間吧。」天使對他說:「你不能住在這宮殿裡,因為這是那基督徒為你兄弟所建造的。」隨後,迦得的靈魂獲准回到他的身體。王子,也就是國王的兄弟,起來後告訴古德納法王,他在天堂見到了一座榮耀的宅邸,是現在在獄中的木匠為他建造的。

於是國王釋放了多馬,並同意與他的兄弟一同受洗。「當他們進入浴室時,猶大走在他們前面。我們的主向他們顯現,對他們說:『願平安與你們同在,我的弟兄們。』他們只聽見聲音,卻看不見形體,因為他們尚未受洗。猶大走上前,站在水池邊,在他們頭上傾倒油,說道:『來吧,基督的聖名;來吧,從高天而來的恩典力量;來吧,完全的憐憫;來吧,崇高的恩賜;來吧,祝福的分享者;來吧,隱密奧秘的揭示者;來吧,七殿之母,安息於第八殿者;來吧,和解的使者,與這些年輕人的心靈相通;來吧,聖潔之靈,潔淨他們的心腸!』他奉聖父、聖子和聖潔之靈的名為他們施洗。當他們從水中出來時,一位手持點燃蠟燭的青年出現;燈光在他的光芒之下變得暗淡。當他們走出時,他在他們面前消失了,使徒說:『我們無法承受你的光芒,因為它對我們的視力太過明亮。』天亮時,他擘開聖餐,讓他們分享基督的聖桌,他們都歡喜快樂。」

行傳之中記載聖多馬在瑪茲代(Mazdai)統治下受難,此人可能是波斯的一位瑪茲代教王子;並述說他被瑪茲代的士兵在山頂上刺死。印度的聖多馬信徒聲稱他的遺體安放在邁拉坡爾,並在其上建有小教堂。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將這具遺體挖掘並運往果阿。另一具遺體則被遷至埃德薩,並在金口聖約翰時期在那裡受到尊崇。羅馬殉道錄上說:「聖多馬在卡拉米納受難,其聖髑先被遷往埃德薩,後又遷往奧爾托納。」由於印度根本沒有卡拉米納這個地方,因此有人巧妙地推測卡拉米納是邁拉坡爾的另一個名稱。

上圖:邁拉坡爾的聖多馬之墓。

古德納法或貢多弗洛斯並非虛構人物。在旁遮普邊境的優素福扎伊地區的沙赫巴茲加爾希發現了一塊愛奧尼巴利文碑文,現存於拉合爾博物館。這塊碑文上刻有古杜法拉薩的名字、統治年份和月份等。碑文的日期為森伐特103年韋薩克月第四天(相當於公元46年),為該王統治的第26年。這塊碑文本身只是一位佛教信徒的供養記錄,其中大部分已難以辨認。(特呂布納《美國與東方文學記錄》第七卷第78頁)但幾乎可以確定,這位古杜法拉薩就是行傳之中提到的古德納法或貢多弗洛斯。

聖徒的聖髑現存於果阿和亞普利亞的奧爾托納。在大革命之前,一隻手被收藏在聖但尼修道院中,置於法國國王約翰的第三個兒子貝里公爵約翰所贈的聖髑匣內。上面刻有銘文「此乃聖多馬之手,曾探入我主耶穌基督之肋旁。」

聖多馬是葡萄牙和帕爾馬的主保聖人。在希臘的聖像畫之中,聖多馬年輕無鬍;在西方藝術中,他通常留著鬍鬚。他被描繪為一手持矛或箭,另一手持福音書。然而,他經常不是持矛,而是拿著工匠尺。

返回「聖人列傳」

#聖人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