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指南:棕樹主日
棕樹主日是一個充滿棕櫚樹枝、戶外遊行和向基督高聲讚美的日子。透過這些禮儀,我們效法當年跟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群眾。像他們一樣,我們慶祝基督作為再臨君王、大衛之子和眾所期待的彌賽亞。
然而,當我們回想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目的時,我們的慶祝便變得更為莊重。祂騎著驢駒進城是為了展現祂的謙卑,而在這謙卑中,祂不久後將被舉起釘在十字架上。許多教區以棕枝禮儀和受難禮儀來標誌這個轉變,紀念這位謙卑君王的凱旋與受難。在我們扮演耶路撒冷群眾的角色時,我們也意識到,從高唱「和散那」到高喊「釘祂十字架」是多麼可怕地容易!
一、祝文
无始无终全能的上帝,向世人发慈悲,特差遣圣子我救主耶稣基督降世成人;也受死在十字架上,为要世上的人都学他谦卑的榜样。伏求主施怜悯,叫我们学他的忍耐,后来可以与他一同复活。这都是靠着我主耶稣基督。阿们。
二、棕樹禮儀
1、預備與棕樹枝
棕樹主日標誌著聖週(受難周)的開始,在復活節前的這一週,我們紀念並默想基督受難、死亡和復活前後的所有事件。這一週始於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故事,這個記載出現在所有四部福音書中。
耶穌為遊行作了特別的準備,安排借用驢駒。民眾也做好了準備,帶著棕樹枝和外衣,並準備歌唱。
上圖:棕樹葉製成的十字架。
同樣地,棕樹主日前的禮拜六通常是特別準備的日子:預備棕櫚枝並製作棕櫚十字架。根據各教會的不同,在主日早晨可能會分發完整的棕櫚樹枝或單純的棕櫚葉。這些葉子也可以編織成小十字架。如果是直接分發未加工的棕櫚葉,讓孩子們之後把它們編成十字架也是一個有趣的活動。這些棕櫚枝會保存到第二年的懺悔禮拜二(肥膩禮拜二),屆時將被燒成大齋首日(聖灰禮拜三)所用的灰燼。
2、遊行儀式
當眾人聚集時,主禮的聖品宣告:
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以色列的君王。
會眾此時回應: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主禮接著向會眾問安,確認大齋期至今的靈程,同時宣告我們現在進入「逾越奧蹟慶典的開始」。
此時,執事宣讀其中一部福音書中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故事。棕樹主日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包含兩段福音書經課,這是第一段。
隨後,會眾開始唱詩並揮舞棕樹枝展開遊行。如果天氣允許,遊行可以環繞教堂或進行更長的路程。如果無法在戶外進行,也可以在聖所內繞行。
3、兒童的特別日子
兒童參與遊行是棕樹主日的一項古老傳統。在四世紀時,一位名叫埃及莉亞的西班牙修女造訪耶路撒冷並記錄了她的旅程。她是這樣描述棕樹主日的:
當第十一時辰臨近時,福音書中關於孩童們手持樹枝和棕櫚葉迎接主的經文被誦讀出來,他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主教立即起身,眾人也隨之起立,他們從橄欖山頂步行而下,眾人在他前面唱著聖詩和對經,彼此應和著:「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鄰里間所有的孩童,甚至那些年幼得還不會走路的,都被父母抱在肩上,人人手持樹枝,有的是棕櫚枝,有的是橄欖枝,就這樣護送主教,如同昔日人們護送主一般。
這項傳統至今依然活力充沛,在中東地區的棕樹主日慶典中,人們仍然把孩童抱在肩上!無論在何處慶祝棕樹主日,孩童們都以揮舞棕樹枝和歡唱來慶祝基督君王的重臨,充滿無比的喜悅。
三、受難禮儀
1、邁向十字架之路
在棕樹主日崇拜最初的歡慶時期之後,禮儀轉向更為沉重的氛圍。我們進入將在接下來一週重現的故事:耶穌被出賣、受苦、受審和被釘十字架。
2、分角色朗讀
自中世紀以來,棕樹主日崇拜常常以多人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呈現福音書中的受難故事(這有時也用於受難日禮拜)。會眾成員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福音書作者、耶穌、本丟彼拉多和其他人物。最具震撼力的是,全體會眾朗讀群眾的台詞。透過在戲劇性朗讀中喊出「釘他十字架!」,我們認識到最終是我們使基督受死。
在這戲劇性的朗讀之後,崇拜如同一般主日聖餐禮拜般繼續進行。然而,我們這樣做時,群眾從「和散那」到「釘他十字架」的呼喊,已經成為我們自己的聲音。
四、棕樹主日聖詩
1、無量榮光歌
這是最經典的棕樹主日聖詩,其拉丁文原作由聖西奧杜爾夫創作於八世紀。当棕树主日来堂礼拜的信徒手执棕枝。在整队进入教堂时和唱诗班高声同唱的一首圣诗。先由唱诗班中七位儿童唱第一节至第四节,然后由唱诗班或特选的人唱以下各节,每节之终再与会众齐唱副歌。
- 无量荣光和赞美,全归救世之君,当年儿童的歌唇, “和散那”歌声震。
- 大卫王家的后裔,以色列人君王,奉父圣名来世界,当受万众赞扬。
- 天使、天军无量数,在天赞美主名,受造万物和万民,在地高歌相应。
- 当初有希伯来族,迎主欢拂棕枝,如今我众同恭献颂赞、祈祷、歌诗。
- 当年在主受难前,他们向主歌诗,如今在主升天后,我们奉献新词。
- 慈悲之主爱善良,从前悦纳他们,恳求如今也接受我众赞美之诚。
(副歌)无量荣光和赞美,全归救世之君,当年儿童的歌唇,“和散那”歌声震。
2、無比大愛歌
這首聖詩由十七世紀安立甘宗會長撒母耳·克羅斯曼(Samuel Crossman)所作,是對基督受難的深刻反思。第三節特別適合棕樹主日,因為它融合了棕枝遊行和受難的主題,尤其突顯了群眾反應的對比:
- 主愛是我詩歌,這愛真難述說,愛是如此長闊,竟臨不堪如我;哦,我是誰?祂竟為我受盡折磨,流出血水。
- 撇棄榮耀天庭,為來成功救贖;人卻看祂陌生,救恩視若無睹;但祂,我友,將我背負,十架滿足神的要求。
- 有時他們舖路,迎接他們的王;沿途向祂歡呼,「和撒那」聲響亮;曾幾何時「釘祂十架」聲嘶力竭,為處祂死。
- 他們定意剪除,祂這生命之主;寧願釋放兇徒,寧願流血無辜;祂卻堅剛,毫不畏避,為救仇敵,從容命喪。
- 飛鳥有巢可棲,孤狸有洞可宿;祂竟漂泊到死,葬於借來之墓;天是祂座,墓是我份,為施救恩,祂竟躺臥。
- 我要引聲歌唱,這是何等故事;祂受何等鞭傷,我得何等醫治;祂是我主,我的愛主,我是祂屬,祂的奴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