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艾丹傳統事工

平信徒的“三十九條”指南(一)嬰兒與洗澡水

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我計劃與勞倫斯·威爾斯神父(Fr. Laurence Wells)合作,為The Continuum博客撰寫關於“三十九條”的三十九篇文章。讀者們曾要求我承擔這個項目,而我認為沒有比威爾斯神父更適合與我共同完成這項工作的人選了。我們打算將其命名為《平信徒的“三十九條”指南》,因為“戰爭與和平”這個書名已經被占用了。

讓我先說明我們不打算做什麼。我們並非要與現有的註釋作品競爭。市面上已有許多優質的資料,其中我最推薦E.J. Bicknell的著作。然而,一般平信徒可以從以聖經神學為中心的研究中受益。我們也不打算過分誇大十六世紀神學的重要性。儘管如此,確實有必要重拾那些經常被現代安立甘宗的信徒所否定和忽視的基本真理,這包括了持續安立甘教會的信徒,他們在這方面的特定弱點對我們來說非常明顯。

再者,我們對討論《三十九條》教會內法律地位並不感興趣,儘管在介紹這項工作時我們願意為我們的立場辯護。真理的法律地位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因為我們當中沒有人屬於一個將教義簡化為效忠宣誓的國教會。教會法規要求只能教授正統教義,並包含了保護人們免受破壞性異端影響的措施。

然而,一部著作的確切法律地位,在這個例子中指的是作為《公禱書》一部分出版的《三十九條》,與人們堅定不移的信念相比,幾乎顯得微不足道。法律地位無法說服人,缺乏法律地位也無法阻止人。《三十九條》是否對我們具有“約束力”這個問題,就像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阿瑟·登特為了阻止推土機拆毀他的房子而躺在溝渠裡時被問到的問題一樣。

普羅瑟先生:「你知道如果我讓這台推土機直接輾過你的話,它會受到多少損害嗎?」
阿瑟·登特:「多少?」
普羅瑟先生:「完全不會受損。」

當主站在彼拉多面前時,這位羅馬總督向祂詢問有關祂的國度:

於是彼拉多對他說:「那麼,你是王了?」耶穌回答:「是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界,為了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都聽我的話。」(約翰福音 18:37)

真理不分黨派,誠實的研究也不偏袒任何人或議程。真理的權威就像一條河流。任何阻擋在其道路上的東西,終將被清除,就如持續流動的水漫過了障礙,永久地在大地上刻畫出自己的道路,造就了大峽谷這樣的奇觀。對我們而言,比《三十九條》的法律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們所傳授的真理。

恢復平衡

英國改教家的工作一直遭受自稱安立甘宗信徒的熱誠人士所誤解。一方面,那些自稱擁護宗教改革神學的人扭曲了英國改教家的作品,抹煞了他們與歐陸改革家之間的巨大區別。他們被強行塞進路德宗、加爾文宗,甚至茨温利宗的框架之中,就像把方釘硬塞進圓洞一般。但事實很簡單,英國改革運動是一個獨特的流派。

英國國教會在十六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運動之中形成為一個獨立的大公教會團體,但從未打算進行如歐陸新教徒所主張的那種激進分離。她謹慎地保存了使徒統緒,以及隨之而來的教會聖事生活,同時也全心投入重新發現聖經真理和聖道事工,這些都是新教徒所珍視的。我們是公教還是新教?事實上,答案必須是「兩者皆是」!

許多理念相互重疊,術語經常相同,這不僅存在於改革家之間,還包括西方公教徒數世紀以來所辯論的觀點。然而,這些重疊和共同術語,只有在懶惰的讀者和思考者眼中才會顯得是絕對的共識,他們只抓住一兩個詞(例如「預定論」),卻錯失要點。事實上,無論是德國、瑞士還是英國的改革運動中都沒有真正的新思想,除了清教徒、再洗禮派,以及歸因於茨温利的「主絕對缺席」(Real Absence)論可能算是新觀念之外。但即使這些所謂的新觀念,也並非完全新穎,它們都源自於古老的異端。

有些人試圖將《三十九條》和英國改革家的其他著作強行套入他們所選擇的框架中,主張一種有別於聖公會新教的新教主義,這些人當中包括一些自稱為「重申派」(Reasserters)的人,他們在Stand Firm網站上撰寫博客文章。諷刺的是,他們竟然得到了一種現代派英國高教會人士的認同。

這是一種現代派的英國高教會(modern brand of Anglo-Catholic),他們急於與對手達成共識,卻並非與之同行。這些自稱的英國高教會主義者和他們的重申派對手彼此保持距離,各自朝向不同的目標前進,卻在解讀英國改革家的含義上達成一致。此外,這種現代派的英國高教會並非真正的正統,因為真實的盎格魯大公主義是一場歷史運動,由那些從未放棄《公禱書》並堅守安立甘宗教義信仰之人所領導。

真正的英國高教會信徒在他們的年代履行了必要的職責,就如同宗教改革家在其時代所盡的職責一樣重要。宗教改革家恢復了因信稱義的大公教義、信仰的教義,以及每個人都需要領受主設聖事的教導。他們恢復了單單仰賴基督的信仰,摒棄了許多遮蔽甚至隱藏基督福音信息的謬誤。幾個世紀之後,英國高教會信徒恢復了對聖事應有的崇敬,恢復了對諸聖相通、超越生死界限的信仰,最重要的是重新彰顯了道成肉身的重要性。

然而,這些現代「假裝的」英國高教會信徒似乎從未閱讀過他們所聲稱效法的先賢們的著作。他們表現出一些徵兆,使我們能夠認出他們完全是另一回事,是全然的新興事物。這些徵兆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1. 誤將所有羅馬天主教事物等同於真正的大公信仰。
  2. 認為需要「糾正」他們想像中《公禱書》的「錯誤與不足」。
  3. 將安立甘宗教義要與異端混為一談。
  4. 表達想要移除一些完全符合大公教會真理的內容,如安慰文和謙恭近主文。
  5. 誤解第二十五條,強行將其扭曲以符合“重申派”群體的框架(此事容後再談)。
  6. 認為統一架構能拯救他們。

簡而言之,他們是無知的。

炸藥

總而言之,我們撰寫這些關於《三十九條》文章並非要誇大它們在普世教會歷史及其教導中的地位。它們的準確性應當受到考驗,這也正是其制定者所期望的。最重要的是,它們必須以聖經為衡量標準:

第六條 論聖經足以應付救法:聖經包括一切得救必需的道;所以凡不記在聖經的,以及沒有聖經憑據的,都不當令人信奉,或視為得救必需的要道。

我們撰寫這些信綱文章的部分原因,是要將其從可能造成危險的不熟練之手中解救出來。就像炸藥一樣,它們可以用於善途,也可以用於惡途。然而,這一點對於聖經本身也是如此(參見彼得後書3:16)。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信綱文章都將與我們同在,就神學而言,這意味著在世界尚存時將延續數代。在錯誤的手中,它們可能造成巨大傷害;但在正確的手中,它們卻能教導真理,提供良藥。

本系列文章譯自“The Continuum”博客之《平信徒的“三十九條”指南》:https://anglicancontinuum.blogspot.com/p/laymens-guide-to-thirty-nine-articles.html


返回「平信徒的“三十九條”指南」

#平信徒的“三十九條”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