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 三一主日後第十三主日
海頓·巴特勒 神父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今天早上的經課引導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生與死」之間的較量,這是基督徒生活中的核心衝突,超越了所有關於真理與謊言、善與惡的問題。
基督教的基本宣告,正如我們在復活節主日所唱的,就是死亡與生命在那場戰鬥中相爭。多麼驚人。生命之君永遠掌權。在聖經中,生命來自父神,藉著祂的兒子,由聖靈使萬物存在,以享受與祂的團契,同時祂也維繫著萬有。
聖經所稱的「永生」是一種特殊的恩賜,賜予那被造來享受與上帝相似的受造物,像上帝那樣生活在不間斷,並且不破裂的相交中。借用關係心理學的用語,永生就是此時此地與上帝永遠親近。這不僅僅關乎持續時間,如我們常常假設的那樣,更重要的是關乎親密度和連接的安全感。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聖經中,死亡呈現為對上帝創造我們去享受的美好生命的剝奪。這是與上帝相交破裂的狀態。我們與那位維繫我們的主疏遠,因此我們經歷分裂和崩潰,生命不再意味著在彼此相愛的關係網絡中接受我們的位置,這些關係本應共同彰顯我們創造主的美善,反而成為我們與上帝、我們彼此之間,最終是我們自身每一部分之間無方向的流放。
我們通常所說的死亡,「身體與靈魂的分離」,只是聖經中更廣泛的死亡奧秘的一個「有形部分」,即上帝原本要合一的事物被分開。我們可以在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犯罪後的最初時刻看到這一點,正如上帝所宣告的,他們吃了禁果的那一天,死亡就已確定。但在他們的身體歸於塵土的很久之前,他們就已經通過「指責」和「羞恥」經歷了婚姻的破碎,然後通過兒子們之間的「殺戮不和」經歷了家庭的破碎。
死亡,最終在關閉身體的開關之前做了許多事情。聖保羅在今天上午的書信經課之中的論點涉及死亡的這個問題,他指出,出埃及後,通過摩西在西奈山頒給以色列的律法的臨時性質,律法並未被賦予以人類所需的、深刻的恢復生命之能力的方式。相反,律法被賦予「揭示死亡」及其副產品,就是在人類生活的道德、社會和宗教層面所產生的腐敗,並律法提供遏制這種腐敗蔓延的措施。
整個律法的目的是讓罪和死亡得到緩解,使亞伯拉罕的家族能夠延續到亞伯拉罕信實後裔的到來,即那位能夠帶給人們,上帝所應許的生命的那一位。律法是一種特殊的牧者,在死亡中引導人們度過生活,到達能夠充分接受永生的地方。到基督的時代,宗教權威,特別是律法師和法利賽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就是對任何可能使他們在律法下不潔的事物感到厭惡。
具體來說,他們對血液和死肉極為謹慎,因為這兩者都會使他們不潔,無法參與對上帝的敬拜。同時,他們不斷面對律法的總體精神,體現在利未記的聖潔法典中,並總結為愛主-你的上帝,就是「盡心、盡力、盡意,並愛鄰舍如同自己」的命令。我們知道主特別重視這律法的真意,正如他在法利賽人指責他違反安息日時明確地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在安息日掉在坑裏,不抓住牠,把牠拉上來呢?人比羊貴重得多了!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合法的。」(馬太福音 12:11-12)
在今早的福音經課中,主的「好撒瑪利亞人比喻」揭示了遵守律法——即避免腐敗,與遵守律法的更高層次——即服務生命之間的張力。我們的主非常刻意地將被毆打的人描述為半死的人,表明雖然有生命的跡象,但也有充分的理由擔心被玷污。這種情況是對律法師對律法解釋的完美測試案例。
如果這人證明已死,那麼靠得太近就意味著在前往聖殿城的路上有被玷污的風險。但如果他證明還活著,那麼這就是他們被命令要通過幫助來愛的鄰舍,那麼在這人身上選擇死亡還是生命,哪個更好?祭司和利未人選擇了更謹慎的選項,從路的另一邊經過,從而避免不潔。
但接著出現了那位奇特的撒瑪利亞人。當時,虔誠的猶太人視撒瑪利亞人為無可救藥的人,與以色列的祖先身份疏遠,因為他們在多年的征服和被擄中與列國過度混合。從聖經意義上說,他們遠離了對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應許。
在遵守律法的猶太人眼中,他們已經死了,而且被視為已經被玷污,被切斷,在這個意義上對他們的民族而言是死的。撒瑪利亞人奇怪地獲得了自由去接近並提供幫助。撒瑪利亞人優先考慮並服務於那人的生命,而不是避開他內心的死亡,因此他履行了律法的最完整意義,這是他的同行者所沒有做到的。
在這個比喻中,撒瑪利亞人通過他的死亡和復活預示了基督徒的責任。基督已經戰勝了死亡腐蝕,分享他復活生命的一切的力量。通過洗禮,每個基督徒都與基督同死,在他裡面復活得新生命,成為基督復活生命的參與者。
死亡和生命在基督徒裡面如古時一樣相爭,但我們的盼望在於生命之君將永遠在我們裡面作王,只要我們繼續住在他裡面。在基督裡,基督徒再次享受與父-上帝通過聖子在聖靈裡的相交,這種參與呼召基督徒像上帝一樣賜予生命之愛,並體驗生命越給予越增長。每當基督徒忠實地履行愛的工作時,他們也同時參與基督對死亡的戰勝。
通過這樣做,基督徒通過實踐,能夠直視所有被死亡所侵害的事物而不迴避。因此,他們開始看到死亡和腐敗下的人,他們能夠前進而不是迴避。我們的信仰最終意味著對生命作出回應,即使那生命難以看見,永遠服事生命,即使這樣做的代價很高。
通過這種方式,基督徒變得像基督一樣,自由地向朋友和敵人提供生命的禮物,目的是使許多人從敵意和流放中被救贖,最終從最後的敵人,就是死亡中被救贖。今天早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並能夠說出至少一個我們在其中掙扎著看見並優先考慮生命而非死亡的人。這使我們想要退縮,而在上帝的愛中,我們可能會更接近,這愛能使死人復活。
因為在我們最好的表現下,我們仍然是半死的,就像在耶利哥路上的那個人。然而,我們曾經拒絕的基督已經接近,他無所畏懼,並已支付了治癒我們所需的一切代價。同一位基督現在再次在聖餐中就近,餵養並更新我們,抬起我們,帶領我們前行,給我們安息和回歸生命的方式。
然而,他為我們所做的,他對福音中律法師的命令與他今早對我們每個人的命令相同。「你去照樣行吧。」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